近日,神马矿机(比特微)CEO杨作兴被警方带走调查的消息在区块链行业引发震动。据多方消息证实,此事可能与其涉嫌侵犯某矿机厂商的商业秘密有关。这一事件让人联想到两年前比特大陆与比特微之间的专利纠纷案。
2017年,比特大陆曾以专利侵权为由起诉比特微,但最终在新疆高级人民法院败诉。当时法院裁定比特大陆主张的专利无效,导致其诉讼请求被驳回。如今事件出现戏剧性转折,从民事纠纷升级为刑事调查,引发业内广泛讨论。
法律专家指出,知识产权纠纷往往存在民刑交叉的特点。链法团队庞理鹏律师解释,此类案件既可以走民事诉讼,也可以选择刑事立案,而刑事手段往往会给被诉方带来更大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在专利诉讼败诉后,比特大陆可能转而以"侵犯商业秘密罪"为由寻求刑事立案,这显示出知识产权纠纷中法律手段的多样性。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对此表示,虽然刑事手段可能更有效力,但用刑事方式解决偏向民事性质的商业纠纷,其合理性值得商榷。案件仍在调查阶段,最终结果尚待司法机关认定。
从技术骨干到矿机巨头:杨作兴的创业之路暗藏什么伏笔?
2015年,杨作兴以兼职身份加入比特大陆担任芯片工程师,主导研发了S7和S9矿机芯片,这两款产品后来成为比特大陆的明星产品。然而在2016年中期,因与比特大陆创始人詹克团在股权分配上未能达成一致,杨作兴选择离开公司。
离职后,杨作兴创立了比特微公司,专注于矿机研发。其推出的神马矿机系列产品迅速获得市场认可,已成为仅次于比特大陆的全球第二大矿机供应商。这一创业历程看似顺利,却为后续与老东家的法律纠纷埋下了伏笔。
专利大战始末:新疆高院的败诉判决究竟意味着什么?
2017年7月,比特大陆在新疆高级人民法院起诉比特微(法定代表人杨作兴)侵犯专利权,这场专利纠纷案正式拉开帷幕。争议焦点集中在专利号为ZL201520533250.1的实用新型专利上,该专利由算丰科技公司所有,并以普通实施许可方式授权比特大陆使用。
案件审理过程中,杨作兴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专利无效宣告请求。2018年4月,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决定,宣告该专利权全部无效。这一关键裁决直接导致比特大陆在后续诉讼中失去法律依据,最终新疆高院裁定比特大陆败诉。
值得注意的是,法院判决并非基于比特微提供了充分的不侵权证据,而是因为比特大陆主张的专利本身被宣告无效。这反映出知识产权诉讼中一个常见现象:即使被告确实存在侵权行为,只要原告的权利基础存在瑕疵,诉讼就难以胜诉。
民事败诉为何升级刑事立案?律师解读专利纠纷的双重路径
知识产权纠纷往往具有民刑交叉的特性。链法团队庞理鹏律师指出,同一侵权行为可能同时涉及民事侵权和刑事犯罪,权利人可以选择民事诉讼或刑事报案两种维权路径。在民事途径受阻后,转而采取刑事手段是常见策略,因为刑事立案会给侵权方带来更大压力。
在比特大陆与比特微的专利纠纷中,新疆高院之所以裁定比特大陆败诉,关键原因在于涉案专利(ZL201520533250.1)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全部无效。专利无效导致比特大陆的民事主张失去法律依据,但这并不妨碍其通过其他法律途径维权。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分析认为,比特大陆转而采取刑事手段解决纠纷,显示出刑事途径在某些情况下的优势。庞理鹏律师进一步指出,此案可能转向了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指控。根据刑法规定,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或违约使用商业秘密,造成重大损失的,可构成该罪,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这种罪名转换体现了知识产权案件中的法律策略灵活性。
商业秘密罪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些行为可能触碰刑法红线
根据律师分析,杨作兴可能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我国刑法对此有明确规定:以盗窃、利诱、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或违反约定披露、使用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
具体而言,该罪名涵盖三种主要情形:一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二是披露或使用非法获取的商业秘密;三是违反保密约定披露商业秘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被动获知商业秘密后继续使用,也可能构成犯罪。
法律专家肖飒指出,虽然刑事手段能更有效解决纠纷,但对于本质上属于民事争议的案件是否应该动用刑事手段,业界存在不同看法。这种"民转刑"的做法需要谨慎评估,以避免刑事手段被滥用为商业竞争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