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作兴被查背后:矿机江湖的专利暗战

本文深度剖析神马矿机CEO杨作兴被查事件,追溯其从比特大陆技术骨干到竞争对手的转变,解析专利诉讼与刑事追责背后的法律争议,揭示比特币矿机行业技术竞争与商业利益的博弈,探讨事件对行业生态的深远影响。

image.png2025年盛夏,一则消息像惊雷般炸响在加密货币矿机圈——神马矿机(比特微)创始人兼CEO杨作兴被警方带走调查。这起看似普通的商业纠纷,却牵扯出行业深藏多年的技术恩怨:从比特大陆核心芯片功臣到竞争对手眼中的“技术窃贼”,这位曾主导S7/S9矿机研发的技术精英,正站在专利纠纷与刑事争议的十字路口。这场风波不仅改写着个人命运,更撕开了比特币矿机行业“技术共享”理想与“商业壁垒”现实的撕裂面。

一、从“功臣”到“对手”:一场技术话语权的争夺战

1.1决裂比特大陆:股权谈判破裂埋下的雷

2015年,杨作兴以兼职身份加入比特大陆时,没人料到他会成为搅动行业格局的关键人物。正是他主导研发的S7/S9芯片,让比特大陆在2016年一举拿下全球70%的矿机市场份额,奠定行业霸主地位。但好景不长,次年因股权分配谈判破裂,杨作兴带着核心技术团队出走,创办比特微(神马矿机母公司)。

这场从“技术骨干”到“竞争对手”的转身,不只是个人职业生涯的转折,更悄然点燃了比特币矿机行业核心技术话语权的争夺战。截至2023年,神马矿机已占据全球20%市场份额,直接威胁比特大陆的统治地位——昔日师徒变对手,这场恩怨注定无法轻易了结。

1.2首次交锋:一场被“无效”的专利诉讼

2017年7月,比特大陆率先发难,以侵犯“ZL201520533250.1实用新型专利”为由将比特微告上法庭。这场持续一年的诉讼最终以比特大陆败诉告终,转折点颇具戏剧性:杨作兴团队反手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专利无效宣告请求,2018年4月,该专利因“创新性不足”被裁定全部无效。

[小贴士] 实用新型专利主要保护产品形状、构造的技术方案,因其授权门槛较低,在侵权诉讼中常因创造性不足被推翻——这也为后续的“商业秘密”争议埋下伏笔。

二、民事败诉后为何刑事追责?法律边界的灰色地带

2.1两套逻辑:民事赔偿与刑事定性的错位

“为什么民事官司输了,还要走刑事程序?”这是行业人士最大的困惑。链法团队律师庞理鹏的解释揭开了谜底:“知识产权纠纷中,民事和刑事程序并不矛盾。民事案关注‘赔多少钱’,刑事案则聚焦‘行为是否犯罪’。一旦警方立案,对企业声誉和运营的打击,可能比赔偿更致命。”

这种“刑事手段民事化”的策略,在商业竞争中并不罕见。对比特大陆而言,即便民事索赔未果,刑事调查本身就可能迟滞对手的扩张步伐——这或许才是这场法律战的真实意图。

2.2定罪关键:如何证明“商业秘密”被窃取?

根据《刑法》第219条,侵犯商业秘密罪需满足三个要件: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秘密、披露或使用该秘密、造成重大损失。多位法律专家分析,本案难点在于比特大陆能否拿出实锤证据:杨作兴带走的技术信息是否属于“商业秘密”?这些信息与神马矿机的核心技术是否存在直接关联?

更值得玩味的是,2017年被宣告无效的“实用新型专利”,与本次指控的“商业秘密”可能分属不同技术范畴。一位不愿具名的芯片工程师透露:“矿机行业技术高度趋同,很多底层架构都是公开信息,真正的“秘密”可能藏在算法优化的细节里——这种模糊性让案件走向充满变数。”

[行业热议] 社群里早已吵翻了天。有人觉得“巨头用刑事手段打压对手,吃相难看”;也有人认为“若真是技术剽窃,就该重拳打击”。这场争论的背后,是整个行业对“创新边界”的集体迷茫:人才流动带来的技术借鉴,到底是“行业进步动力”还是“侵权原罪”?

三、矿机江湖的生存法则:从技术乌托邦到商业丛林

3.1白热化竞争:专利战成“新军备竞赛”

比特币矿机行业向来信奉“唯快不破”——芯片能效比每提升10%,就能在市场抢占先机。这种残酷竞争催生出畸形生态:2023至2025年间,全球主要矿机厂商发起的专利诉讼案件同比激增45%,涉及商业秘密的刑事报案量也上涨27%——数字背后,是行业竞争手段从技术比拼向法律博弈的悄然升级。

“以前拼谁芯片做得好,现在拼谁律师更厉害。”一位资深从业者的调侃道出无奈。杨作兴事件不过是冰山一角,它暴露的是整个行业“重技术突破、轻合规管理”的积弊。

3.2巨头的焦虑:比特大陆的“防守反击”

比特大陆选择刑事追责,与其市场地位的动摇不无关系。202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其矿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2%,而神马矿机凭借新一代M56S芯片实现15%增长。若杨作兴被查导致神马矿机陷入混乱,比特大陆无疑将是最大受益者。

但这种“以刑促商”的策略也有风险。多位中小矿机厂商负责人私下表示:“如果巨头能用刑事手段打压对手,那我们这些小公司随时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行业恐慌情绪正在蔓延,一场关于“竞争伦理”的讨论已然展开。

四、当技术理想撞上商业现实:行业将走向何方?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商业纠纷的刑事化处理必须慎之又慎,尤其要警惕公权力过度介入私人商业领域的边界模糊问题。”在她看来,在证据尚未确凿时,舆论过早给杨作兴“定罪”,本身就是对法治精神的伤害。

这场风波的最终走向,或许将为整个行业划出一条清晰的红线:在技术创新与商业伦理之间,如何找到既能保护知识产权、又不扼杀创新活力的平衡点?从早期极客们信奉的“开源共享”,到如今巨头们筑起的“专利高墙”,比特币矿机行业正在经历痛苦的蜕变。

[名词解释] 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带来经济利益、权利人已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或经营信息,受《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刑法》双重保护——但在快速迭代的科技行业,其界定往往充满争议。

上一篇:2025年Filecoin矿机投入产出比实战分析
下一篇:区块链行业深度调整:市场下行、安全危机与生存策略分析

为您推荐

微软人体活动数据加密货币专利技术解析

微软人体活动数据加密货币专利技术解析

本文解析微软“使用人体活动数据的加密货币系统”专利,从技术架构、设计权衡及行业影响三方面,探讨其以生物数据替代传统算力进行工作量证明的创新思路,分析隐私风险、实现路径及对区块链能源结构的潜在革新。
杨作兴被查背后:矿机江湖的专利暗战

杨作兴被查背后:矿机江湖的专利暗战

本文深度剖析神马矿机CEO杨作兴被查事件,追溯其从比特大陆技术骨干到竞争对手的转变,解析专利诉讼与刑事追责背后的法律争议,揭示比特币矿机行业技术竞争与商业利益的博弈,探讨事件对行业生态的深远影响。
港交所矿机上市争议与矿商破局路径

港交所矿机上市争议与矿商破局路径

本文聚焦港交所对矿机企业上市的监管态度,结合「上市适应性」原则剖析比特大陆等企业面临的合规挑战,探讨矿商通过差异化上市路径、业务转型及合规创新实现资本化突围的策略,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数字资产配置的决策参考。
嘉楠耘智2019财报解析:亏损背后的多空博弈

嘉楠耘智2019财报解析:亏损背后的多空博弈

本文以加密货币操盘手视角解析嘉楠耘智2019年财报,拆解亏损背后的库存风险与算力博弈逻辑,结合历史数据推演对当前矿机板块交易的启示,为投资者提供周期研判与策略参考。
中国矿机芯片十年:技术突围与产业价值

中国矿机芯片十年:技术突围与产业价值

中国矿机芯片厂商十年崛起,比特大陆、嘉楠耘智等凭快速迭代与极致效率垄断全球90%市场。7nm技术突破、人才培育与产业链拉动,为半导体自主化筑基,虽存争议却书写独特突围样本。
2025年7月BTC矿业策略:算力高峰下的多空暗战

2025年7月BTC矿业策略:算力高峰下的多空暗战

2025年7月BTC矿业策略报告聚焦算力收益结构、关机风险阈值及网络权力分布,解析高币价下矿业的隐性风险,为加密货币投资者与交易员提供矿机选型、风险预警及市场趋势判断的专业参考。
比特币挖矿机在中国是否合法?有哪些风险?

比特币挖矿机在中国是否合法?有哪些风险?

文章介绍了比特币挖矿机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如工作量证明机制、ASIC硬件等),重点分析其在中国的合法性现状(政策全面禁止)及法律、经济风险,并对普通投资者提出远离境内挖矿活动的建议。
比特币论坛兴衰背后,技术讨论阵地如何变迁?

比特币论坛兴衰背后,技术讨论阵地如何变迁?

比特币论坛曾是加密货币生态技术交流与社区共识的核心载体,如今传统论坛活跃度下降,技术讨论阵地向GitHub等平台迁移。文章梳理其发展脉络、核心价值及行业启示。
比特币经历过哪些大涨周期?背后驱动因素是什么?

比特币经历过哪些大涨周期?背后驱动因素是什么?

文章盘点比特币2013年、2017年及2020-2021年的主要大涨周期,分析各阶段价格涨幅、驱动因素(如宏观避险需求、ICO热潮、机构重仓等),并探讨长期趋势与监管、波动性等挑战。
微软人体挖矿专利:环保突破还是隐私危机?

微软人体挖矿专利:环保突破还是隐私危机?

微软申请利用人体活动数据挖矿的专利技术,通过可穿戴设备采集脑波、体热等生物数据替代传统矿机,既解决PoW能耗问题又引发隐私伦理争议,或将重塑区块链挖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