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张议潮收复河西却鲜见于正史,中国矿机芯片厂商——以比特大陆、嘉楠耘智为代表——的十年征程同样充满“孤军”色彩:它们造出全球首款7nm芯片,垄断近90%全球市场份额,却长期游离于国内芯片行业排名与政策视野之外。尽管如此,这群“隐形冠军”用不到十年击败欧美对手、登顶全球的历程,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突围提供了独特样本。
理想时代:早期崛起与技术突破
比特币诞生与矿机研发序幕
2008年中本聪发表比特币白皮书,2009年创世区块启动加密货币纪元。2011年,北航学生张楠赓偶然接触比特币协议,敏锐意识到算力竞争的核心在于专用硬件,遂设计出全球首款FPGA矿机,为矿机芯片国产化撕开第一道口子。彼时美国蝴蝶实验室已启动ASIC矿机研发,试图垄断市场,这一威胁直接促使张楠赓退学创业;同期耶鲁大学休学的蒋信予(烤猫)携技术回国成立Bitfountain,两条技术路线的竞速就此展开。
国内厂商先发制人
2013年成为关键转折点:张楠赓的阿瓦隆矿机与蒋信予的烤猫矿机相继量产发货,而蝴蝶实验室因研发流程冗长、交付延期错失先机。ASIC挖矿时代的大门,最终由中国团队率先推开——凭借快速迭代的工程化能力,国内厂商初步掌握市场主动权。
成功核心因素
其一,市场特殊性创造战略窗口。ASIC矿机属于典型的“边缘市场”——算力专用性强、技术迭代快,英伟达等传统芯片巨头因利润模型不符而不屑入局,这为新玩家留出了试错空间。更关键的是,矿机的金融属性使其具备“预售-研发-迭代”的正向现金流闭环,用户对早期产品的性能瑕疵容忍度高,形成独特的技术进化路径。
其二,工程师红利构筑竞争壁垒。中国理工科人才储备在这一细分领域展现出压倒性优势:对比美国蝴蝶实验室松散的开发节奏,国内团队以“7×24小时”研发模式推进,在110nm/130nm工艺阶段实现快速量产。这种“人海战术+极致效率”的组合,成为早期击败欧美对手的核心密码。
产业时代:技术竞争与市场垄断
比特大陆的崛起之路
2013年,吴忌寒与詹克团创立比特大陆,推出蚂蚁S1矿机切入市场。2014年加密货币寒冬成为行业过滤器:多数厂商因现金流断裂倒闭,蒋信予团队则因芯片良率问题黯然退场。比特大陆却选择逆势投入,持续迭代S2、S3、S5系列矿机,在市场低迷期完成技术积累。2015年市场回暖时,其推出的28nm S7矿机已展现技术优势;到16nm S9时代,动态逻辑触发器(DLF)设计使单位功耗面积直接减半,配合全定制方法学(Full-Custom Methodology)的人工电路优化,让芯片性能较竞品提升40%以上,成本却压缩至对手一半,形成碾压级竞争力。
技术突破与行业垄断
比特大陆的技术路线成为行业标杆,带动嘉楠耘智、亿邦国际等国内厂商集体升级。2017年数据显示,中国三大厂商已垄断全球近90%矿机市场份额,国外玩家如KNC、BitFury等相继破产,日本GMO虽投入巨资研发7nm矿机,终因芯片能效比落后30%以上亏损离场。至此,中国厂商在ASIC矿机领域建立起难以撼动的全球统治地位。
资本时代:资本运作与产业价值
牛市驱动与上市浪潮
2017年比特币价格暴涨点燃矿机需求,市场规模从7亿美元激增至30亿美元,厂商营收呈指数级增长——比特大陆当年净利润达45.83亿元,利润率堪比芯片行业巨头。2018年三大厂商集体冲击港股遇阻,随后嘉楠耘智(2019年)、亿邦国际(2020年)转道美股上市,比特大陆则因股权纠纷延缓上市进程,这一波折恰恰反映出行业从技术驱动向资本驱动转型的阶段性特征。
对半导体产业的深远价值
人才培育层面,矿机厂商以高于行业平均30%的薪资吸引集成电路人才,提供7nm/5nm先进制程实践平台。据行业统计,2017-2020年间,比特大陆、嘉楠耘智累计培养超2000名全定制芯片设计工程师,有效缓解国内高端芯片人才缺口,避免人才过度流向互联网行业。
技术积累层面,全定制方法学在矿机芯片中的极致应用,实质推动了摩尔定律在专用芯片领域的延续。这种“以应用倒逼技术”的路径,在AI边缘计算、自动驾驶等ASIC需求爆发的领域具有直接借鉴价值——比特大陆已将相关技术迁移至AI芯片研发,其BM1684芯片在边缘计算场景能效比达行业领先水平。
产业链拉动层面,大规模采购直接促进国内半导体制造升级。2019年数据显示,三大厂商仅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费用便分别达84.09亿元、16.81亿元,直接拉动中芯国际14nm工艺良率提升至95%以上,长电科技倒装焊技术突破,形成“需求-迭代-技术提升”的产业正循环。
后记:争议中的价值重估
张伯苓曾言“美丽鲜花不妨由粪水浇出”,矿机芯片产业的争议性恰如“粪水”,但其浇灌出的技术果实已不容忽视。随着区块链技术被列为国家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突破口,这群“隐形冠军”在先进制程实践、全定制设计方法论及半导体人才梯队建设中的积累,正逐步显现战略价值。十年激荡,它们或许未能成为聚光灯下的“国民品牌”,却悄然为中国半导体自主化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