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1日,嘉楠科技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股票代码"CAN"。此次IPO发行1000万股ADS(美国存托股票),每股定价9美元,共募资9000万美元。这次上市标志着嘉楠成为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国AI芯片企业,同时也摘得"全球区块链第一股"的称号。
双重身份加冕——既是"区块链第一股"又是"AI芯片第一股"
嘉楠的上市创造了两个重要里程碑:作为中国首家在美上市的AI芯片公司,以及全球首家上市的区块链相关企业。这种双重身份反映了嘉楠独特的业务布局——既深耕区块链矿机市场,又积极开拓AI芯片领域。CEO张楠赓在上市致辞中强调:"上市不是目的,而是新的开始",表明了公司持续创新的决心。
上市对行业的影响:资本涌入、产业链激活与标准化进程加速
嘉楠的成功上市为区块链和AI芯片行业注入了强心剂。这一事件预计将带来三方面影响:首先,吸引更多资本进入这两个新兴领域;其次,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最后,推动行业标准化和专业化进程。同时,随着行业关注度提升,更多竞争者可能进入市场,加速行业洗牌和技术迭代。
招股书显示,嘉楠计划将募得资金主要用于五个方向:增强区块链和AI产品竞争力、高能效芯片设计、新AI产品研发、AI SaaS平台建设以及海外业务拓展。这些投入将进一步巩固嘉楠在算力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先地位。
从北京小屋到纳斯达克:张楠赓的硬核逆袭之路
创业初期:20万启动资金与论坛发帖推销矿机的艰辛
2013年4月,张楠赓(绰号"南瓜张")与合伙人李佳轩各自出资10万元,在北京租下一间小办公室创立嘉楠。创业初期,这位北航博士生不得不在论坛发帖推销自研矿机。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20万起家的创业团队会在6年后登陆纳斯达克。
关键抉择:拒绝囤货暴利,坚持芯片研发的去中心化理想
在阿瓦隆矿机供不应求、挖矿收益惊人的时期,张楠赓做出了关键抉择:拒绝囤货牟利,而是将矿机送往世界各地,坚持去中心化理念。同时毅然转向芯片研发赛道。"我至今很自豪,我们抵挡住了诱惑。"张楠赓后来回忆道。这一决定为嘉楠后续的区块链+AI双业务线奠定了基础。
技术长征:6年芯片迭代史——从110纳米到7纳米的跨越
2013年起,嘉楠开启了芯片研发的技术长征。6年间,其芯片工艺不断突破:从110纳米到55纳米、40纳米、28纳米、16纳米,再到7纳米。2016年开始布局AI芯片研发,2018年推出全球首款基于RISC-V架构的商用边缘AI芯片勘智K210。这段技术进化史印证了张楠赓的理念:"技术就是一代代迭代下去,一张张晶圆堆出来的。"
硬核技术背后:这群"芯片狂人"有多拼?
研发团队揭秘:130人团队平均7年经验,核心成员坚守8年
嘉楠的技术实力源于一支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根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19年6月,公司拥有约130名研发人员,平均行业经验达7年。这支团队最令人瞩目的是其稳定性——大多数核心成员从公司创立初期就坚守至今,最长的已跟随公司8年。46%的员工都是科研人员,这样的高比例在科技公司中相当罕见。
人才战略:80位超算专家+50位AI产品专家的黄金组合
嘉楠采取独特的人才组合策略:80位高能效计算专家专注于超级计算领域,50位人工智能产品专家负责AI芯片研发。这种"超算+AI"的黄金组合,使得公司能够同时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两个前沿领域保持技术领先。特别是在AI芯片领域,这种复合型人才结构为其边缘计算解决方案提供了坚实支撑。
技术哲学:"一张张晶圆堆出技术"的硬核研发理念
CEO张楠赓用"一张张晶圆堆出技术"形象地概括了嘉楠的研发理念。这种务实的技术哲学体现在持续的芯片迭代上:从2013年的110纳米起步,历经55纳米、40纳米、28纳米、16纳米,最终突破到7纳米工艺。每一代芯片的进步,都是研发团队在无数晶圆上反复试验、优化设计的结果。这种"硬核"研发方式,虽然耗时费力,却为产品积累了扎实的技术底蕴。
避开巨头厮杀!嘉楠为何押宝边缘AI芯片?
市场破局:云端芯片红海中另辟蹊径的选择
在AI芯片领域,嘉楠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避开云端芯片的激烈竞争,专注边缘计算市场。这一战略决策源于两个关键洞察:一方面,云端芯片赛道已被英伟达、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占据,市场竞争已趋白热化;另一方面,边缘侧市场仍是一片蓝海,特别是在中国,许多所谓的智能设备尚未真正实现基于AI算法的功能执行。
勘智K210黑科技:全球首款商用RISC-V架构边缘AI芯片
2018年9月,嘉楠发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代AI芯片勘智K210,成为全球首家提供基于RISC-V架构商用边缘AI芯片并实现量产的公司。这一突破性产品与当时主流的寒武纪架构路线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嘉楠在芯片架构选择上的前瞻性。RISC-V架构的开源特性为芯片设计带来了更高的灵活性和更低的开发成本。
技术突破:单芯片集成视觉听觉双功能的革命性设计
勘智K210在技术上实现了多项突破,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单芯片集成了机器视觉与机器听觉双重功能。在视觉方面,该芯片支持人脸检测、识别以及图像分类等任务;在听觉方面,则能实现声源定位、语音唤醒与识别等功能。这种高度集成的设计使勘智K210成为ASIC领域中少数具备通用性的边缘AI芯片,为各类智能终端设备提供了的本地化处理能力。
AI芯片落地实战:这些黑科技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嘉楠的AI芯片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实现商业化落地,为日常生活带来智能化变革。在智能楼宇方面,其无感门禁系统支持离线处理,可存储10000张人脸信息和20000条开门记录,通过本地计算完成身份验证,无需依赖云端服务器。该系统已在软通动力总部大楼部署,每天可处理近5万人的身份识别需求。
智能家居领域,嘉楠开发了注重隐私保护的人脸识别门锁模组。该方案直接在设备端完成人脸特征提取,避免数据上传云端,同时低功耗设计使电池续航可达一年,适合酒店等大规模应用场景。
在智慧能耗管理上,嘉楠的智能抄表系统已应用于亚洲最大社区——贵阳南明花果园。该系统能实时监测水电燃气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消耗,其外挂式设计无需改造原有表计系统,实现低成本智能化升级。
智慧林业方面,嘉楠与百度、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发了病虫害识别AI系统。该方案通过视觉和听觉分析技术,在恶劣网络环境下仍能保持高效运行,为林业防护提供智能支持。截至2019年9月,嘉楠已向开发者交付超过53000块K210芯片及开发套件,三个月内实现出货量翻倍增长。
未来蓝图:5大资金投向解析——从芯片研发到海外扩张
嘉楠在纳斯达克上市募集的9000万美元资金将重点投向五个战略方向:首先是持续强化区块链和AI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目标是打造超级计算解决方案的行业标杆;其次是深耕高能效芯片设计领域;第三是研发新一代AI芯片产品;第四是建设AI SaaS服务平台;最后是加速海外业务布局。这些投入将帮助嘉楠巩固在边缘AI芯片市场的先发优势,同时拓展全球化业务版图。
行业挑战:如何应对资本涌入后的血色竞争
随着嘉楠成功上市,区块链和AI芯片行业将迎来更多资本关注,但这也意味着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当前行业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在产业规模、投融资规模、人才储备等方面都亟待提升。嘉楠需要面对来自国内外巨头的双重压力:既要与Nvidia、谷歌等云端芯片巨头差异化竞争,又要应对国内新兴AI芯片企业的追赶。如何在资本热潮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将成为关键挑战。
终极拷问:技术优势能否转化为持续商业价值
嘉楠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技术积累:全球首款RISC-V架构商用边缘AI芯片、单芯片集成视觉听觉双功能的创新设计、从110纳米到7纳米的芯片迭代经验。但上市只是起点,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回报。其AI芯片已在智能楼宇、智能家居、智慧能耗等领域落地,3个月内芯片出货量增长2倍至53000件。未来需要进一步证明技术商业化能力,在保持研发投入的同时实现盈利闭环,才能扛起中国AI芯片行业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