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第二大比特币矿机生产商,嘉楠耘智在2017年占据了全球19.5%的比特币挖矿机市场份额,其Avalon系列矿机年出货量近30万台。然而这家技术领先的企业却屡屡在资本市场碰壁,形成了与其行业地位极不相称的尴尬局面。
从2016年尝试A股借壳上市被深交所三度问询终止,到2017年新三板挂牌申请遭三轮反馈后作罢,再到2018年港股IPO历经募资额腰斩、最终招股书失效,嘉楠耘智的上市之路堪称一部"血泪史"。如今传出转战美国资本市场的消息,既折射出企业迫切的融资需求,也暴露出其业务模式面临的深层矛盾——99.1%的营收依赖比特币矿机销售,这种单一的业务结构始终是横亘在上市路上的最大障碍。
当比特大陆、亿邦国际等同行仍在港股排队等候时,嘉楠耘智此番"弃港赴美"的传闻,究竟是绝地求生的战略转向,还是又一次无奈的妥协?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它六年三次冲击资本市场的曲折历程中。
六年三战资本市场:从A股借壳到新三板折戟的辛酸史
嘉楠耘智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2016年,公司首次尝试通过A股借壳上市,创业板公司鲁亿通拟以30.6亿元收购嘉楠耘智全部股权。然而这项交易遭到深交所三次问询,监管重点关注借壳上市嫌疑、业绩承诺过高以及客户隐匿关联关系等问题,最终导致交易终止。
2017年8月,公司转战新三板市场,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提交挂牌申请。但同样遭遇监管严格审查,在经历全国股转公司和券商的三轮反馈问询后,这次尝试再次以失败告终。这两次失败揭示了监管机构对矿机企业关联交易、业务合规性等核心问题的高度关注。
港股IPO马拉松:从10亿募资缩水到申请失效的180天
2018年5月15日,嘉楠耘智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开启了第三次冲击资本市场的征程。这家全球第二大比特币矿机生产商最初计划募资10亿美元,但市场环境的变化很快让这个数字打了对折——在后续调整中,募资规模被缩减至4亿美元。
然而更严峻的挑战还在后面。随着加密货币市场进入寒冬,港交所对矿机企业的上市申请持谨慎态度。在经历了长达6个月的等待后,嘉楠耘智的招股书于同年11月15日因超过有效期而自动失效。这一结果不仅反映了监管机构的态度,也暴露出加密货币行业面临的整体性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同期申请港股上市的另外两大矿机巨头比特大陆和亿邦国际同样遭遇困境。亿邦国际在首次申请失效后,于12月重新提交材料,但两家企业的IPO申请至今仍在等待港交所的最终裁决。
矿机巨头的生存密码:99.1%营收依赖比特币挖矿机的秘密
作为全球第二大比特币矿机生产商,嘉楠耘智的业务结构呈现出惊人的单一性。根据招股书披露,其核心产品AvalonMiner矿机的销售收入占比从2015年的74.9%飙升至2017年的99.1%,几乎完全依赖比特币挖矿机业务。这种极端的业务集中度在2017年为其赢得了19.5%的全球市场份额(按算力计算),但同时也暴露出严重的经营风险。
尽管公司尝试通过维修服务、零件销售和芯片销售等业务实现多元化,但这些边缘业务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微乎其微。特别是在2017年,非矿机业务的收入占比已萎缩至不足1%,显示出多元化尝试的明显局限性。这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商业模式,使其经营业绩与比特币价格、挖矿难度等市场因素高度绑定。
跨境上市新博弈:美国市场能否接住这个"烫手山芋"?
在港股IPO计划搁浅后,嘉楠耘智正考虑转战美国市场。这一动向与另外两大矿机巨头比特大陆和亿邦国际形成鲜明对比——后两者仍在坚持港股上市之路,其中亿邦国际在首次申请失效后已于12月重新提交申请。
美国SEC对加密货币相关企业的监管态度将成为关键变量。此前港交所对矿机企业上市申请的审慎态度,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行业波动性和业务可持续性的担忧。这些监管考量同样可能影响嘉楠耘智的美国上市进程。
作为全球第二大比特币矿机生产商,嘉楠耘智99.1%的营收依赖矿机销售的业务结构凸显其脆弱性。加密货币市场的剧烈波动和矿机技术的快速迭代,使得这种单一业务模式面临挑战。2017年其全球市场份额达19.5%的辉煌战绩,在当前行业环境下能否持续值得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