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8月6日调查披露,部分虚拟资产投资平台以区块链、DeFi、Defai等术语包装项目,年化收益率宣称高达540%。调查发现,此类平台通过'DeFi去中心化金融''DApp理财''稳定币挖矿'等概念吸引投资者,实际仍属募资返利模式,存在利用技术术语掩盖风险特征。上海曼昆律师事务所刑事部负责人邵
经济观察报8月6日调查披露,部分虚拟资产投资平台以区块链、DeFi、Defai等术语包装项目,年化收益率宣称高达540%。调查发现,此类平台通过'DeFi去中心化金融''DApp理财''稳定币挖矿'等概念吸引投资者,实际仍属募资返利模式,存在利用技术术语掩盖风险特征。上海曼昆律师事务所刑事部负责人邵诗巍指出,通过社交媒体、微信群及线下会议向不特定对象推介'高收益低风险'项目,承诺固定收益并设置拉新奖励机制的行为,已符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为您推荐
6月28日,港媒报道显示,香港证监会与财经事务及库务局联合发布《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发牌制度咨询文件》。文件提出,所有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须向证监会申领牌照,涵盖交易、提币、法币兑换等基础服务及经纪业务、大宗交易等复杂操作,将场外交易(OTC)平台全面纳入监管框架。新规要求较2023年咨询方案更为严格,
7月2日,韩国金融研究所发布最新调查结果显示,韩国虚拟资产投资趋势正由投机性交易向战略性配置转变。数据显示,27%的20至50岁受访者持有加密资产,占其金融资产总额的14%。其中90%的投资者配置加密货币,60%将比特币作为核心持仓。投资者平均持有两种代币,持仓组合随投资经验积累趋于多元化。此外,5
7月7日,深圳市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专责小组办公室发布风险提示,指出部分非法机构利用稳定币等数字货币概念实施违法活动。监测显示,相关机构通过发行”虚拟货币”“数字资产”等产品,以”金融创新”为幌子进行虚假宣传,诱导公众参与交易
7月9日,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发布风险提示指出,近期以「稳定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及相关概念引发市场关注。部分非法机构或个人借”金融创新”“区块链技术”“数字经济”等概念包装骗局,利用公众对新型金融认知不足的特点,通过发行虚拟
7月15日,河南省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工作机制办公室发布警示信息,指出近期发现不法分子利用稳定币开展非法集资、赌博、诈骗等活动。官方强调稳定币不具备投资或投机属性,非法集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要求公众增强理性投资意识,发现相关非法活动应及时向地方处非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
7月20日,号称'日息2%'的'鑫慷嘉'资金盘崩盘,引发社会对新型网络诈骗的关注与警惕。7月以来,广东、云南、湖南、辽宁、黑龙江、浙江、福建等地金融监管部门密集发布警示,提示以'虚拟币'名义开展的非法集资及新型网络诈骗风险。
海淀区金融管理局7月25日发布公告警示,近期以稳定币为核心的数字货币引发市场高度关注,部分非法机构借'金融创新''数字资产'等概念,利用公众对稳定币认知不足的弱点,通过发行'虚拟货币''虚拟资产'等名义吸储资金,诱导公众参与交易炒作,已造成扰乱金融秩序、滋生非法集资、赌博、诈骗、传销、洗钱等系列犯罪
经济观察报8月6日调查披露,部分虚拟资产投资平台以区块链、DeFi、Defai等术语包装项目,年化收益率宣称高达540%。调查发现,此类平台通过'DeFi去中心化金融''DApp理财''稳定币挖矿'等概念吸引投资者,实际仍属募资返利模式,存在利用技术术语掩盖风险特征。上海曼昆律师事务所刑事部负责人邵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8月11日发布虚拟货币投资风险警示,指出部分非法机构以"金融创新""数字资产"等概念进行炒作,利用公众对稳定币认知不足的弱点,通过发行"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名目吸收资金并诱导投资,强调需对此类新型金融风险保持严密防范。
本文解析极端投资策略的杠杆、流动性、行为金融及政策风险,介绍比特币定投通过分散时间成本、动态调整仓位等控损方法,并结合2025年市场环境提供投资建议,助投资者科学管理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