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三大银行完成以太坊跨行支付测试

瑞士银行UBS、PostFinance与Sygnum于9月16日完成基于以太坊的跨行支付测试,通过存款代币(Deposit Token)实现银行间合法结算,绕过传统支付系统。测试内容包括客户间点对点支付及存款代币与资产互换,证实技术与法律可行性。后续计划引入更多银行、基础设施及监管机构,探索系统规模

瑞士银行UBS、PostFinance与Sygnum于9月16日完成基于以太坊的跨行支付测试,通过存款代币(Deposit Token)实现银行间合法结算,绕过传统支付系统。测试内容包括客户间点对点支付及存款代币与资产互换,证实技术与法律可行性。后续计划引入更多银行、基础设施及监管机构,探索系统规模化应用。
上一篇:特朗普就诽谤指控向《纽约时报》发起150亿美元诉讼
下一篇:STBL代币空投时间调整至9月16日22:25

为您推荐

以太坊基金会关联地址完成两笔大额 ETH 转移

7月8日,链上分析师 PeckShieldAlert 监测显示,以太坊基金会开发团队向关联地址 0xc061…0B6d 转入 1000 枚 ETH(约合 255 万美元)。该地址当前 ETH 余额为 13,000 枚(约合 3300 万美元)。另据监测,该地址已向 Gnosis Saf

GameSquare完成首笔以太坊战略采购

7月10日,GameSquare Holdings(纳斯达克代码:GAME)宣布已执行首笔以太坊采购计划,通过50万美元资金以均价2,749美元购入1,818.84枚ETH。该交易标志着其1亿美元以太坊财库战略的首次执行,符合该公司数字资产配置计划。

三大以太坊巨鲸近五日累计囤积15万枚ETH

2)钱包“0x8eE”通过FalconX接收32,368 ETH(约1.1672亿美元),五日内累计获取138,345 ETH(约5.01亿美元)。1)钱包“0xd47”近5日自Kraken提走32,902 ETH,折合约1.1942亿美元资产。

ABCDE联合创始人:仅比特币和以太坊满足公链三大核心要素 预测以太坊价格或达2万美元

8月6日,ABCDE联合创始人Du Jun在社交媒体上指出,公链需具备去中心化、不宕机及安全性三大核心要素,唯比特币与以太坊当前满足条件。据此预测,以太坊价格或升至2万美元。

渣打银行分析师:以太坊财库公司投资优势显著

渣打银行全球数字资产研究主管Geoffrey Kendrick于8月7日表示,以太坊财库公司当前极具投资吸引力,相较美国现货以太坊ETF更具优势。数据显示,自6月起,以太坊财库公司已购入流通中1.6%的ETH,购买量与同期ETH ETF持平。Kendrick指出,以太坊财库公司的净资产价值(NAV)

新加坡DBS银行推出基于以太坊的代币化结构性票据产品

新加坡DBS银行于8月21日宣布推出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的代币化结构性票据产品,将传统结构性票据的投资门槛从10万美元降至1000美元,显著提升产品流动性。该行首批推出的加密货币挂钩现金结算参与票据,允许投资者通过加密货币价格上涨获利而不直接持有数字资产。数据显示,该行2025年上半年已完成超10亿美元

汇打银行分析师:以太坊被低估,重申年底7500美元目标价

汇打银行全球数字资产研究主管Geoff Kendrick于8月26日指出,以太坊(ETH)及其财库公司当前估值存在显著低估。数据显示,自6月初以来,ETH财库公司与相关ETF已合计增持4.9%的ETH流通量,其中财库公司占比2.6%,ETF占比2.3%。尽管以太坊价格近期回落,该分析师仍维持对以太坊

以太坊基金会隐私团队更名并发布三大技术方向路线图

以太坊基金会隐私团队于9月12日完成重组并更名为Privacy Stewards of Ethereum (PSE),同步发布包含三大核心方向的隐私技术路线图:1)隐私写入优化,目标实现私密操作与公开操作的同等成本及便利性;2)隐私读取技术,确保链上信息获取过程不泄露身份及操作意图;3)隐私证明加速

星展银行完成数码港元第二阶段测试 探索代币化技术应用

星展香港于9月16日宣布,已成功完成香港金管局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第二阶段测试,重点验证代币化与可编程性技术对数码代用券应用的优化效果。该项目由星展银行代币服务提供支持,通过整合代币化技术、智能合约与银行交易服务,并应用Purpose-Bound Money(PBM)技术,在数码港元等数字货币中实现消费

瑞士三大银行完成以太坊跨行支付测试

瑞士银行UBS、PostFinance与Sygnum于9月16日完成基于以太坊的跨行支付测试,通过存款代币(Deposit Token)实现银行间合法结算,绕过传统支付系统。测试内容包括客户间点对点支付及存款代币与资产互换,证实技术与法律可行性。后续计划引入更多银行、基础设施及监管机构,探索系统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