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5年第3期应急管理项目《全球稳定币风险治理与跨境协同监管体系研究》正式发布,明确将稳定币定义为锚定法定货币或特定资产价值的数字资产,强调其潜在高效跨境流动性已使其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生态的核心枢纽,其规模扩张及全球影响力正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监管框架形成系统性挑战。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5年第3期应急管理项目《全球稳定币风险治理与跨境协同监管体系研究》正式发布,明确将稳定币定义为锚定法定货币或特定资产价值的数字资产,强调其潜在高效跨境流动性已使其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生态的核心枢纽,其规模扩张及全球影响力正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监管框架形成系统性挑战。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为您推荐
7月4日,英国央行行长安德鲁·贝利在演讲中指出,稳定币技术演进可能对货币信任体系构成挑战。其特别强调美元支持型加密资产扩张引发的潜在风险,呼吁全球央行需”严密监测”支付领域创新对货币系统造成的结构性脆弱性。该表态通过周四发布的官方演讲稿对外披露。
7月15日,河南省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工作机制办公室发布警示信息,指出近期发现不法分子利用稳定币开展非法集资、赌博、诈骗等活动。官方强调稳定币不具备投资或投机属性,非法集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要求公众增强理性投资意识,发现相关非法活动应及时向地方处非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
白宫定于7月30日美东时间下午2:30(对应北京时间7月31日凌晨2:30)发布重要数字资产报告。该报告根据今年1月发布的行政令制定,由白宫数字资产和人工智能特使David Sacks主导完成,历时180天的研究周期。文件内容将重点涵盖稳定币监管框架及国家数字资产储备等核心议题。
香港金管局于7月31日发布《稳定币条例》持牌发行人监管指引,明确要求持牌发行人必须避免在禁止交易指明稳定币的司法管辖区开展相关发行或要约活动,同时需采取管控措施防范远程客户身份认证及日常运营中使用虚拟专用网络(VPN)等位置掩饰行为带来的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科7月31日指出,香港《稳定币条例》作为全球首个针对法币稳定币的完整监管框架,其政策设计具有国际示范意义。该条例实施后,持牌机构可快速将前期试点经验转化为合规产品,推动香港稳定币生态加速成型。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数字人民币与港元稳定币的协同推广,将有助于逐步降低对美元
路透社8月8日报道,中国金融监管机构于7月底至8月初向多家券商及智库机构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其停止发布稳定币相关研究报告并取消相关研讨会,以防范金融风险。
中国于8月20日被曝正研究首次允许人民币支持的稳定币流通,旨在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知情人士透露,国内科技企业已向监管部门提交在香港发行锚定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方案。上海金融管理部门正就稳定币监管框架展开可行性分析,该动作发生在中国大陆持续执行2021年加密货币交易禁令的背景下。政策动向与中国人民银行
本文解析极端投资策略的杠杆、流动性、行为金融及政策风险,介绍比特币定投通过分散时间成本、动态调整仓位等控损方法,并结合2025年市场环境提供投资建议,助投资者科学管理损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于9月5日发布2025年第3期应急管理项目《全球稳定币风险治理与跨境协同监管体系研究》申请指南。该项目围绕稳定币对国际货币体系构成的挑战及其风险传导机制展开研究,设置1个总课题与5个子课题,研究范围覆盖稳定币结构演化、内在脆弱性、货币主权影响、金融中介体系冲击及全球监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5年第3期应急管理项目《全球稳定币风险治理与跨境协同监管体系研究》正式发布,明确将稳定币定义为锚定法定货币或特定资产价值的数字资产,强调其潜在高效跨境流动性已使其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生态的核心枢纽,其规模扩张及全球影响力正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监管框架形成系统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