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以太坊价格回调,清算规模低位运行

Glassnode监测数据显示,8月1日比特币和以太坊价格分别回落3.2%和6%期间,全市场清算规模维持低位震荡,比特币合约清算额1.1亿美元,以太坊合约清算量1.32亿美元。链上持仓量仅出现小幅波动,表明此轮价格调整主要源于现货市场抛压,而非衍生品市场杠杆清算触发。

Glassnode监测数据显示,8月1日比特币和以太坊价格分别回落3.2%和6%期间,全市场清算规模维持低位震荡,比特币合约清算额1.1亿美元,以太坊合约清算量1.32亿美元。链上持仓量仅出现小幅波动,表明此轮价格调整主要源于现货市场抛压,而非衍生品市场杠杆清算触发。
上一篇:第九城市子公司推出Web3游戏平台the9bit并与YGG达成战略合作
下一篇:币安Alpha上线Toshi代币,持有200积分可申领69,349 TOSHI空投

为您推荐

以太坊价格逼近4000美元创新高,比特币市场韧性凸显

QCP Asia最新报告显示,7月28日以太坊价格逼近4000美元,创去年12月以来新高。现货ETH ETF连续七日资金流入规模超过比特币,因市值仅为比特币五分之一,机构资金动向对其影响更显著。比特币同步展现韧性,尽管上周五遭长期持有者抛售8万枚,市场迅速完成吸纳。其市场主导率维持60%稳定区间,印

比特币以太坊价格回调,清算规模低位运行

Glassnode监测数据显示,8月1日比特币和以太坊价格分别回落3.2%和6%期间,全市场清算规模维持低位震荡,比特币合约清算额1.1亿美元,以太坊合约清算量1.32亿美元。链上持仓量仅出现小幅波动,表明此轮价格调整主要源于现货市场抛压,而非衍生品市场杠杆清算触发。

以太坊价格回升触发部分清算 某地址抛售ETH及ARB代币加码做空

8月5日,链上监测显示地址0xCB92在以太坊价格回升至3,700美元后发生部分清算,随后该地址抛售了915枚以太坊(约合338万美元)及149万枚Arbitrum代币(约合59.8万美元),并将398万USDC转入Hyperliquid平台用于建立以太坊空头头寸。目前该地址累计持有约2.7万枚以太
比特币价格显著回调的原因是什么?

比特币价格显著回调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从宏观经济紧缩、地缘政治冲突、监管政策收紧、市场技术面波动及技术生态争议等多维度,解析比特币价格显著回调的深层原因,并结合市场数据展望风险与未来走势。

ABCDE联合创始人:仅比特币和以太坊满足公链三大核心要素 预测以太坊价格或达2万美元

8月6日,ABCDE联合创始人Du Jun在社交媒体上指出,公链需具备去中心化、不宕机及安全性三大核心要素,唯比特币与以太坊当前满足条件。据此预测,以太坊价格或升至2万美元。

比特币双重属性驱动市场 以太坊生态效应助推价格预期

8月22日,Amberdata衍生品总监Greg Magadini指出,比特币当前兼具数字黄金与风险资产双重属性,在美股上行及美联储降息预期双重驱动下呈现情绪分化。分析显示,以太坊凭借类似iPhone平台的开发者生态系统,其网络效应持续增强,预计价格将跟随比特币涨势,目标区间为8000美元至1000

以太坊价格突破4600美元,比特币OG持仓盈利超4000万美元

8月22日,以太坊价格突破4600美元。链上分析平台Lookonchain监测显示,持有135,265枚ETH多头的比特币OG(价值约5.77亿美元)当前浮动盈利已超4000万美元。
加密货币市场24小时爆仓7.85亿美元,比特币、以太坊合约清算规模超5亿

加密货币市场24小时爆仓7.85亿美元,比特币、以太坊合约清算规模超5亿

根据Coinglass监测数据,加密货币市场过去24小时爆仓总额达7.85亿美元,其中多仓强制平仓规模占6.50亿美元,空仓清算金额为1.35亿美元。比特币单品种爆仓金额达到2.68亿美元,以太坊相关合约清算规模为2.58亿美元。该周期内累计170,979名投资者遭遇强制平仓,单笔最大爆仓事件发生在

加密市场牛市预期分化 比特币以太坊价格创新高但财富效应存疑

8月31日Greeks.Live中文社区简报揭示,尽管比特币价格从20000美元攀升至120000美元,以太坊由1400美元升至4900美元,但市场对牛市预期呈现显著分化。部分投资者反馈当前行情缺乏传统牛市的财富效应,以太坊近期相对强势或与ETF质押功能获批传闻相关。期权市场数据显示,8月29日BT

Matrixport分析比特币平仓规模低位运行 潜在上行风险或触发新涨势

Matrixport于9月16日发布的最新图表分析显示,比特币强制平仓规模持续处于低位,尽管价格多次回落至更低点位,今年仅在3月关税政策冲击及4月价格反弹期间出现集中释放。当近期价格回调至106000美元时,市场未显现大规模平仓现象,表明期货市场杠杆水平保持健康状态。当前下行风险有限,风险敞口已向潜